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
|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
|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
|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
|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 C.隋唐实行科举制度 |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
|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
|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
|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 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 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
| 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传教士传教过程中进行宣传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