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为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
“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A.二处 | B.三处 | C.四处 | D.五处 |
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A.均田制趋向瓦解 |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
C.小农户自给自足 |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 B.宋开封 | C.元大都 | D.明北京 |
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瓦解 | B.宰相制的终结 |
C.科举制的确立 |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