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
|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
|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
|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
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 年份 |
民国元年 |
民国二年 |
民国三年 |
民国四年 |
| 数量 |
17 |
37 |
37 |
50 |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条件是( )
A.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北 |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10 |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陕西 |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1 |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19世纪80年代,上海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 A.石油化工业 | B.冶金采矿业 | C.机器制造业 | D.轻工纺织业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 |
| B.国际货币的出现 |
| C.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
| 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