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X为铁、Y是石墨电极,a是饱和食盐水,实验开始前,在U形管的两边同时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上K1、断开K2,该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B.合上K1、断开K2,X是阴极,Y电极附近溶液慢慢变为红色 |
C.合上K2、断开K1,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Y电极管口,试纸变蓝 |
D.合上K2、断开K1,电解一段时间,X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阳极质量减少6.4 g,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
B.向NH4Al(SO4)2稀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NH4++Al3++2SO42-+ 2Ba2++ 5OH-=2BaSO4↓+ AlO2-+ 2H2O+NH3•H2O |
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3mol·L-1的溶液中,Fe2+、Cl-、Na+、NO3-可能大量共存 |
D.葡萄糖(C6H12O6)溶液中:SO42-、MnO4-、K+、H+ 可以大量共存 |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
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
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即:
由图可知,镍粉是反应Ⅰ、Ⅱ的催化剂,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A.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 |
B.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
C.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 |
D.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 |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 |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生成葡萄糖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水解液用NaOH溶液中和,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 |
B |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
C |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
D |
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 |
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悬浊液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