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
| A.“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 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以后,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
| A.逐步放弃行政权 | B.征税权受限制 |
| C.被迫交出财政权 | D.立法权被剥夺 |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
|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
“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
| A.实行联邦制政体 |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
| C.保持两党制原则 |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共和制将要被君主制推翻 |
| B.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
| C.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 D.共和制的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
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
| 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
|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 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