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为此,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全民大炼钢铁。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现象 |
B.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 |
C.浪费了大量资源 |
D.促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科学技术的进步 | B.建筑风格的改变 |
C.思想解放的影响 | D.宗教束缚的消失 |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呢,自己把自己的时代称为英雄主义的也是只有希腊……你比如说在《荷马史诗》里所见的英雄主义,实际上它的主题词是智慧和友谊。”其中古希腊的“英雄”是指
A.达到相当文明程度的人 | B.倡导人文主义的思想家 |
C.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家 | D.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家 |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一个特殊的阶层,骑士精神成为欧洲社会的一种重要道德规范并对各种文学作品起着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由此可知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是
A.封建主的最下层 | B.城堡中的专职武士 |
C.市民阶级的上层 | D.为基督教服务的军人 |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