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曾批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认为美国应就协定条款同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重新谈判,如果该协定不能为美国工人带来就业保障,美国应选择退出。当初,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时,美国追求的经济利益是( )
A.扩大出口市场 |
B.提高本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 |
C.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
D.改善本国偿还外债的能力 |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 |
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
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
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
“广州等五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A.政府尊重民意 | B.据理力争 |
C.不谙近代外交 | D.精明强干 |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年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
B.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C.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
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 )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