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能源动力不同 | B.构成材料不同 |
| C.交通工具不同 | D.机械特色不同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 A.“理性”的时代 | B.“工业”的时代 |
| C.“探索”的时代 | D.“冷战”的时代 |
“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该认识导致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 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
| 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 |
| 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
|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 |
| D.新式婚礼成为流行形式 |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
|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
|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
|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