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在浙江杭嘉湖地区,普遍出现了改田治地(田一般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下表是明朝后期到清康熙二十年前后田地面积升降的变化情况,对表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杭州府 |
湖州府 |
嘉兴府 |
田减少量 |
31顷 |
79顷 |
1354顷 |
地增加量 |
184顷 |
28顷 |
1560顷 |
A.地的增加说明农业商品化发展较快
B.田少地多说明当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改田治地体现了“重农”思想加强
D.田的减少反映了传统性农业的发展
近代西方一位科学家曾说过:"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这位科学家可能是
A. |
牛顿 |
B. |
波义耳 |
C. |
达尔文 |
D. |
哥白尼 |
瓦特、爱迪生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这充分说明
A.当时的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B.科学发明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
C.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发明创造 |
D.科学发明与生产力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
科学成就的有效性需要事实来证明,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是
A.自由落体实验 | B.海王星的发现 |
C.天文望远镜的制造 | D.蒸汽机的应用 |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呈现螺旋状上升趋势,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飞跃的是
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
B.进化论的出现 |
C.牛顿力学的建立 |
D.日心说的提出 |
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其发明大多和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殖民扩张
D 圈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