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B.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