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改编】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进一步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事实未必就是如此。诸如到19世纪末,洋教势力进一步在中国扩大,一方面,的确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加入;另外一个方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又急剧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对材料中“洋教传入对中国社会触动比较大”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这种触动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某些倾向 |
B.这种触动是西方列强强迫中国人“入教”的结果 |
C.东西方文化呈现出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之特征 |
D.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引发社会触动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原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着,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以下对题干“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
A.“向西方学习”是先进资本主义文明冲击落后晚清统治的结果 |
B.其进程即体现近代中国落后统治下,仁人志士们的与时俱进性 |
C.其进程不断证明西方文明的不适宜性,中国得“走自己的路” |
D.“向西方学习”即是一个不断借鉴他国文明,自成一体之过程 |
【改编】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爱国志士们奋起救国救民的抗争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系列不同的主张,见下表(部分):
以下对他们主张的解读和认识,理解明显有误的是()
A.有利于改变落后的现状,推动中国近代化 |
B.不断开启了探索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
C.在晚清专制腐朽统治时期进行的有益探索 |
D.在总体上,呈现出“向西方学习”之趋势 |
【原创】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于1901年到1905年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清末“新政”就是一场骗局。本着对历史事件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下对清末“新政”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唯物史观,而且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清末“新政”在本质上仍属于清政府加固专制腐朽统治的措施 |
B.根本上是为专制统治服务,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C.是学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举措,大大推进了中国近代化 |
D.毕竟是清政府比较务实的变革,不应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