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
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 | 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 |
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 | 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 |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 | 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 |
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 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
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 |
B.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 |
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 |
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
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