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1)研究发现,某果蝇中,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下图:
注:字母代表氨基酸,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的位点
(1)据图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处和b处分别是发生碱基对的 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 。
(2)果蝇的眼色遗传中,要产生色素必须含有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分别会使眼色呈紫色和红色(紫色对红色为显性)。果蝇不能产生色素时眼色为白色。现将纯合白眼雄果蝇和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中有紫色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及雄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 __ 。让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紫眼∶红眼∶ 白眼比例为__ 。F2代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
②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亲本或 F1中选用个体以探究 F2中白眼雌蝇的基因型:
第一步:让白眼雌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 的雄蝇交配;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和结论之一是如果子代__ ,则F2中白眼雌蝇的基因 型为aaXBXb。
(3)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t的黄色籽粒植株B,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二。
若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的比例为:___ ___。
(6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5分)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化合物名称为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的R基为________(用序号表示) 。
(3)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个氨基。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 |
材料 |
实 验 条 件 |
观察内容 |
A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苏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B |
苹果 |
斐林试剂 |
还原糖检测和鉴定 |
C |
鸡蛋 |
试剂 |
蛋白质检测和鉴定 |
D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蒸馏水 |
细胞吸水涨破 |
(1)A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2)B组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在该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生物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原因可能是。
(3)C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
(4)F组的实验材料若用来提取细胞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好处是。
(5)上述A到D组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 。(填组别)
如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含有的四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
(1)组成物质A的共同的化学元素有__________,若n个A物质组成m条链,组成某种物质E,该物质E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2)图中的F主要为__________,这时B是__________。
(3)图中G在植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C构成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物质是__________。
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一周)
(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七天。
②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下模型。
(5)结果分析:
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从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
(6)问题探讨:
①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②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