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分泌的,它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推测“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上图的作用机理也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①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__(在“都相同” 、“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若该功能蛋白A起催化作用,说明功能蛋白A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的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_________。
(3)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 。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为探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玉米幼苗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注: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
(1) 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 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影响更大,但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在的横向运输所致。
(3) 如果实验刚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丙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4) 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茎的远地侧的是。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
(2)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做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4)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
右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1]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可分解图中[2]结构的酶是______和_____。
(3)太阳光能通过图中结构[ ]______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被生物利用。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____供给,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完成上述生理过程所需的酶是由[ ]______合成的。
(5)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__。
(6)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除有[4]、[11]外,还有[ ]_______也是双层膜结构;其内部存在的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_______。
(7)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_______。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 及其株数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 蟠桃 |
乔化 圆桃 |
矮化 蟠桃 |
矮化 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表格中数据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