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82年和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1982~2012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 |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12年的低 |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12年的高 |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12年的多 |
与1982年相比,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 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
| B.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
| 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
|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 |
图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 A.石林 | B.湖泊 | C.雪山 | D.竹楼 |
图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
| A.多样性.非凡性 | B.季节性.地域性 | C.可创造性.长存 | 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
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为那里
| A.经过多年开发已无荒可垦 | B.那里气候长冬夏短,生长期短,不利作物生长 |
| C.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不宜开发 | D.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
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
| A.松树和水杉 | B.樟树和杨树 | C.梭梭林和沙拐枣 | D.芦苇和桦树 |
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 |
| B.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 |
| C.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 |
| D.牲畜数量增长愈快,水井数量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 |
年降水量200mm线是
| A.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 B.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
| C.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 D.湿润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