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为7.4%,这个增长速度较之2011年的9.3%,2012年的7.8%,2013年的7.7%,呈现出下滑态势 。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首次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加人民获得感。何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句话,“获得感”所追问的,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国家必须
①提高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③增加社会财富,增进民生福祉
④降低物价水平,关注民生热点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般来说,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 A.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利润增加→增加货币投放→扩大投资需求 |
| B.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储户实际收益减少→居民减少存款→降低消费需求 |
| C.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贷款额度增加→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
| D.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提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
自2014年7月至2015年元月,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如下图曲线所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关于国际油价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 B.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
| C.缓解我国能源安全压力 | D.我国石油生产规模扩大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4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我国的法律要定期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 A.国内外的形式是不断变化的 |
|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
“深化改革”、“法治”、“反腐”、“新常态”、“反占中”、“核心价值观”等入选2014年“十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刻录下历史新的一圈年轮,呈经济政治发展之趋向,窥文化社会变迁之端倪。这说明
①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