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上述材料诠释了( )
| A.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与传统对接,并与时代同行 |
|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
| C.中华文明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动力 |
|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人类普遍认同的普世价值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 A.联系具有普遍性 |
|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具有无条件性 |
| C.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办事情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
| D.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启动了深入开展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旋律。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中美之间的贸易“合则两利,分则两弊”。这一观点体现了
|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 |
|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C.承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
| D.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方法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