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A】漫画《少一点》
【B】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对白(节选)
(虎妈一毕胜男,猫爸一罗素)
毕胜男:你说咱们这两年为孩子做了什么呀?跟别的家长相比,我们根本不够资格。
罗 素:咱原来不是说好了吗?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所有的风雨都咱俩扛。
毕胜男:那咱俩要死了呢?
……
毕胜男:从前我太大意了,以为竞争只是在大人之间,根本没把孩子当回事,没想到咱们孩子比别人落了那么远。
罗 素:怎么远了?
毕胜男:还不远吗?茜茜到现在说话还跟动画片里似的。
罗 素:那她天天看动画片,她可不就是跟里头学嘛,等她到了不看动画片的年龄,她自然说话就正常了。
毕胜男:罗素,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自己带茜茜。我不要她再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了,我要把她带进现实。
(第二天早晨,毕胜男坚决制止了罗素为茜茜刷牙的行为。茜茜哭闹无效,自己刷牙。)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再论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杨东平
①与当今许多家长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是很“低”的。鲁迅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老舍对孩子的期望则是粗通文墨,自食其力。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一种通达、透彻的人生观,即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是最重要的,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是很有价值的,而这恰恰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②那么,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呢?
③首先,必须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身体第一”不是一句空话。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让他们热爱户外活动。而身体健康、热爱户外活动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
④其次,必须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孩子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⑤孩子的“精神成长”还包括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但是,艺术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而非强加。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结果。俞平伯的教子方法,叫“大水养鱼”,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即便对那些表现出某一方面天赋的孩子,也不宜过早地进行专业定向;否则,杨振宁将会是个称职的会计师,而齐白石则只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⑥再次,必须关注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早期教育急功近利,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挫伤、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除了阅读和艺术教育,还包括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以及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
⑦龙应台有一本畅销书,叫《孩子你慢慢来》,我觉得书名就很有道理:孩子是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输掉的,只能是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有删改)材料【A】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材料【B】对白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
材料【C】中画线句写俞平伯的教子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于“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问题,材料【B】中毕胜男的观点与材料【C】中作者的观点是不同的。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饭托》一文,完成小题。
饭托宗学哲
①年初我买了辆二手车,虽然只是一个好摩托车的价钱,但我还是拿它当宝贝一样看待,上路怕碰了,停车怕丢了。对了,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停车的问题,宿舍的院子太小根本停不下,放停车场吧,离得太远不说,每月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停车费。实在没辙,只好四处打游击,今天放在宿舍区的马路边,明天放到路口的小广场……
②后来,我们门口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前那个空荡荡的停车场确实让人眼馋。
③有一次去车站接一个远方来的亲戚,之后便直接到这家饭店吃饭。因为是在这里消费,饭后我故意没把车开走,心安理得地让“爱车”在这个有保安看守的停车场过了一夜。
④第二天,从报纸上得知交警要对“乱停乱放”进行集中治理,发现违规车辆一律拖走。下班后,我只好开车寻找安全的停车点,可兜了半天圈仍一无所获,只好硬着头皮又来到饭店。因为这次不是来吃饭,便有点心虚,把车停好后做有事状,一边看手机一边往外走,你还别说,这样竟然轻松蒙混过关了。我当时暗暗高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免费停车场”了。
⑤次日我故伎重演,可锁好车刚要走,便被保安叫住:“先生,请你稍等一下。”接着递上一个本子:“请您在这上面签个字。”我以为保安发现了我“蹭停”的小伎俩,要进行罚款,便解释说:“我今天不在这里吃饭,只是和朋友约好了在这儿汇合……”
⑥“知道你不会在这儿吃饭,我记住你的车号了。”保安说着又掏出10元钱:“我们老板有交待,为回报顾客,凡是在这里停车的,每辆车发10元的茶水费。”
⑦如此“回报顾客”让我满头雾水。签字接过钱,顿生无功受禄的羞愧之感。不过仔细一想,管他是怎么回报顾客呢,给钱总比罚款强。后来,我到这个饭店停车已经成了习惯,并且还本着有福大家享的原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同住一个楼的老张、老李和小刘。他们三人闻听此讯也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一下班便抢着把车停到饭店前,生怕去晚了停不上。
⑧饭店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门前经常车满为患。
⑨有一天,我们四人还有几个经常领“茶水费”的司机去停车,保安却突然不让我们停了。他说因为最近来吃饭的顾客太多。送“茶水费”的优惠活动已经停止,并且没有提前定餐一律不准停车了。
⑩好好的怎么说停就停了呢?我们几个琢磨了半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时代文学》)通读全文,在文章结尾段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文中作者在饭店门口停车时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根据内容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心虚→()→满头雾水→()→()→疑惑→恍然大悟本文语言俏皮幽默,用词灵活生动,试从文中选择一处进行分析。
“饭托”是一个生造词,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
本文如果把题目改成“停车”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都市精灵》选段,完成小题。
①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②以鸟来说,麻雀、老鸹、燕子,是北京的最大众化的鸟类,多少年来,它们都陪伴着北京人生活,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如今,老鸹和燕子在北京已经很稀有了,麻雀经过大围剿也元气大伤,都构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实在是非常的可惜。
③我很羡慕春城昆明,近年来那里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由西伯利亚飞来过冬,成了昆明人的一大骄傲,年年都有电视报道。
④我佩服上海人,他们开始在城市广场上放养鸽子,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多可爱!
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兽,看海鸟,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⑦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赏析下面的句子。
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腾空,作低空滑翔,然后,一抿翅膀,像炸弹一样,射入水中,百发百中,钻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文章在前半部分介绍了北京城的现实情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动物?
“与狼共舞”在文中指什么?怎样理解“漂亮而荒诞”?
文中说“其实,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结合镇江的地域特点,你认为哪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可以作为镇江的标志和象征?请说明理由。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的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说完,他在老车夫的脖子那溜儿听了听,自言自语的:“不是痰!”
大家谁也没动,可谁也没再坐下,都在那满屋子的烟中,眨巴着眼,向门儿这边看。大家好似都不约而同的心里说:“这就是咱们的榜样!到头发惨白了的时候,谁也有一个跟头摔死的行市!”
--------
一辆极破的车,车板上的漆已经裂了口,车把上已经磨得露出木纹,一只唏哩哗啷响的破灯,车棚子的支棍儿用麻绳儿捆着。小马儿在耳朵帽里找出根洋火,在鞋底儿上划着,用两只小黑手捧着,点着了灯。老者往手心上吐了口唾沫,哎了一声,抄起车把来,“明儿见啦,哥儿们!”
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大家又说笑起来,他觉得发乱,会了茶钱,又走了出来,把车拉到电影园门外去等候曹先生。
----------
一想到那个老者与小马儿,祥子就把一切的希望都要放下,而想乐一天是一天吧,干吗成天际咬着牙跟自己过不去呢?!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象个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快活的时候还不敢去干,地道的傻子;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这么一想,他连虎妞的那回事儿都不想发愁了。
及至看到那个闷葫芦罐儿,他的心思又转过来。不,不能随便;只差几十块钱就能买上车了,不能前功尽弃;至少也不能把罐儿里那点积蓄瞎扔了,那么不容易省下来的!还是得往正路走,一定!可是,虎妞呢?还是没办法,还是得为那个可恨的二十七发愁。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说说祥子说的“二十七”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请结合选文的相关描写分析一下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①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②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③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④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⑤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⑥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矫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⑦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深重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⑧老人的家人来了,很友好地握了鲁尼兹的手,安慰并感谢他,感谢他对老人在风雪中的帮助。即便如此,老人的家人请来的律师还是如期而至,按着当地的法律,鲁尼兹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老人百分之七十的医疗费。
⑨那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鲁尼兹觉得心像浸在冰冷的白色里,不知什么时候能走出这长长的冬季。
⑩老人在沉沉昏睡了二十多天后奇迹般地醒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清醒后的老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要感恩,不要赔偿,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伤了好人的心。”家人愣住了,接着,律师也怔住了,继而,小城里的人被震住了,老人肺腑之言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⑾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的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带动,循环传送,小城的人们把人性中最高贵的品德——仁慈善良演绎的淋漓尽致。
⑿在魁北克省举行的最受爱戴的人物评选活动中,人们毫无争议的写上老人的名字——卢森斯,人们这样评价老人:爱原本就是喜悦的关怀和无求的付出,当爱心遭遇法律的碰撞,善意被扭曲时,是老人还原了善意的本来模样,让人们可以毫不戒备地去爱,再没有什么能比生活在和谐有情的社会更让人愉悦和欢欣的了。
⒀“照亮世间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倘若赠人玫瑰,手留尖刺,谁还愿赠与?每一颗爱心都是真诚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善意都是美好的,都应该馥郁芬芳。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请按记叙的要素填写下面的内容。
时间: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
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人物:鲁尼兹、卢森斯老人及其家属、小城的人们。
起因:经过:结果:阅读第⑼段,描写鲁尼兹当时的心理活动。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故事中卢森斯老人的所作所为,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仁慈良富有爱心的老人。 |
B.文中第⑾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人善待善举的行为与爱心产生了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唤醒了人们的本性的仁慈善良。 |
C.题目的含义是善意都是出自人们善良的内心,即使是由此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仍应该对它持褒扬赞美的态度,这样爱心才能延续。 |
D.最后一段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主题,高度赞扬了爱心、善意都是真诚和美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 |
变暖的地球
(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
(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
(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2011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
(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厘米,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风暴潮的威力。
(7)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专家推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比2000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以内的沿岸地区。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7)段划线句“绝大部分”表范围,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大多数不到一米,但也不排除例外,“绝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
B.文章以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的奇特现象开头,是为了激发读者兴趣,引起思考,同时也自然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 |
C.专家推测,不久的将来,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所有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
D.第(5)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将会带来巨大了影响。 |
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
请根据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解释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