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 B.登轼/而望之 |
C.公问其/故 | D.彼竭/我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怎么)战 | B.必以信(实情) |
C.小大之狱( 监狱) | D.虽(虽然)不能察 |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欲留客饮者,有酒无肴,搜囊止得八文钱,窘甚。老奴承①言易②办,以六文买二鸡蛋,一文买韭菜,一文买腐渣。第一肴,韭面铺蛋黄,奴捧上曰:虽不成肴,却有取意,名为“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肴,韭面砌蛋白一圈,奴曰:是名“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肴,炒腐渣,奴曰:其名“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肴清汤浮蛋壳,奴曰:是名“门泊东吴万里船”,奴爱此诗,勉凑成此,幸勿哂③。客大奖赏。
【注】①承:顺着,听从②易:简单③晒:嘲笑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老奴承/言易办 | B.老奴承言/易办 |
C.老奴/承言易办 | D.老奴/承言/易办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欲留客饮者()(2)是名“一行白鹭上青天”()翻译下面的句子。
奴爱此诗,勉凑成此,幸勿哂。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老奴是个怎样的人?
文言阅读与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子在川上曰() 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
启迪:。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_________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_______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B.争高直指 才美不外见(《马说》)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
C.猛浪若奔 | D.负势竞上 |
虽乘奔御风(《三峡》)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A.横柯上蔽 | B.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
C.猛浪若奔 | D.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
选文写景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作者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后,又设想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李浩,字德远。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 “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 “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③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③谮:诬陷。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此见忌于众”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祭以尉首 | B.不以物喜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以土砾凸者为丘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诱惑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都没成功。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寻兼光禄寺丞()②户部不敢诘()
③上是其言()④以此见忌于众() 翻译下列句子。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答:
②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