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发展的关键,文化是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突出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二: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甲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乙认为,这表明文化正在倒退;丙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根据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港定》,引起了某校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他们决定开展以“民族的血脉,精神的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聚焦热点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并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8分)
材料二:关注省情
“十一五”期间,江苏坚持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发展的硕果惠及普通百姓。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江苏正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2)让普通百姓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经济生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6分)
材料三:共同践行
近年来,江苏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典型。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造假欺诈、见利忘义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也成为社会隐忧。该班同学准备以“学习道德模范,培育文明风尚”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书。
(3)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从《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角度,分别列出两条提纲。(4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20分)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而已经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上半年 |
财政收入 |
18.5 |
24.24 |
31 |
23.1 |
11.7 |
30.8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
10.33 |
12.09 |
17.24 |
14.47 |
8.83 |
13.63 |
材料二: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美丽转身。
(1)请你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目前我国实现“民富”的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怎样由“国强”向“民富”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美丽转身”?
2011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3岁生日。43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某校高三(16)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对“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全媒时代”
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公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目标敲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会议确定了以下重点任务:
(一)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网站系统升级改造。
(二)重点研发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加快产业化及现网装备。
(三)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商用进程,促进新型业务研发、现网试验和在线应用。建设基于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三网融合基础业务平台,加快发展融合类业务应用。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强化网络地址及域名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全面提升下一代互联网安全性和可信性。
(五)完善技术和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合理建议”
强调要“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同学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之风,共建文明绿色空间”提出了如下合理建议:
第一,必须把堵和疏的方法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打击网络低俗,同时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二,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使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第三,需要网络运营商和广大网民树立应有的网德。
(3)请你说明上述建议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探究题:2011年9月,是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全体师生就结合建国62周年,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请你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题,写一份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书。
要求:1:必须结合《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来写倡议书2、字数在300字以内。
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结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37.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激发了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围绕“中国种业的现状和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大豆,几乎全部使用国外的洋种子;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55”正逐步蚕食东北三省的玉米种子市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目前中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还是依赖进口。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8分)
同学们研究发现:我国的种子产业,研发单位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缺乏龙头型的大公司,全国8700多家种子公司中只有10家上市。某高校集中了大部分的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拥有七八位院士的学术资源,但其实际能够应用到田间地头的科研成果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成果停留在论文上。
(2)请运用《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如何破解上述难题。(6分)
同学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被他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从袁隆平身上看到了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希望。“我可以把生命当歌唱!”“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3)从《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收获的感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