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

A.河流上游山前地带 B.河流中游地带
C.河流下游地带 D.河源地带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是寒流
C.洋流③处易形成渔场
D.洋流④为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人均耕地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耕地面积在减少
D.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环境负担公式”,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下图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D.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该产业链最适合位于下图中的()

A.工业区A B.工业区B
C.工业区C D.工业区D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