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截止至2014年6月,中国已拥有47项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读“世界遗产地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地中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都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①中建筑是用生土夯筑而成的,内部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势低平,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降水较多,土质黏重

③地被称为“碧莲玉笋世界”,④地被称为“丹山碧水”。形成这两种景观的共同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广西西江航运干线船闸正式通航,西江干线正逐渐成为“水上高速公路”。读下图,完成小题。

船闸建成前,限制西江干线成为“水上高速公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短缺 B.河流结冰期短
C.市场需求量小 D.河流落差大

西江下游地区为控制当地的洪水灾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威小题。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④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小题。

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  )

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
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
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
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

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

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
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

下图为广东部分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撤退性产业转移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部分的、渐进的转移
B.一般来说,扩张性产业转移更多地表现为产业整体的、彻底的转移
C.撤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
D.扩张性产业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撤退性产业的是(  )

A.高分子合成工业 B.电子工业
C.航天工业 D.纺织工业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小题。

月份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风力≥8
级的日数(天)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A.1~3月 B.3~5月
C.7~9月 D.10~12月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小 D.地面温度较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