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 B.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
C.河流多冰雪融水补给 | D.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
图中世界文化遗产得以较完好保存的自然原因是
A.空气干燥 | B.海拔较高 |
C.政府保护 | D.交通不便 |
随着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建宾馆、商店 ②完善交通 ③实行参观预约制 ④ 数字化监管和展示 ⑤拓展客源市场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⑤ | D.①③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2题。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
下列关系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
A.落叶阔叶树 | B.针叶树 | C.热带雨林 | D.灌木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
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自努力 |
C.保护热带森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
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正确叙述是( )
A.表明在南极地区已无臭氧分布 | B.出现在对流层 |
C.纯属人为原因造成的 | D.其大小随季节变化 |
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 |
B.都会使土壤酸化 |
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 |
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