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辞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 B.袁隆平 | C.李四光 | D.华罗庚 |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
C.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
D.主流思想取向决定政治文明的方向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行省制 | D.科举制 |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 |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 | B.审核政令 | C.全国军事 | D.行政事务 |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