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C.《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罗曼·罗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D.《公输》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墨子》和《孟子》。这两部作品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
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谁?他又怎样的性格特征?“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A.“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一句中。“有”是动词,“果实”是名词,“的”是助词。
B.“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中,“从后窍喷出”是偏正短语,“一阵烟雾”也是偏正短语。
C.“何首乌有拥肿的根”一句中“拥肿”是状语。
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是假设关系复句。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连通亚非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有碧水环绕的田野;这里鸟语花香、繁花似锦;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B.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初三(1)班的小品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C.一走进动物园,同学们]情绪激昂,歇斯底里,一会儿为孔雀开屏欢呼,一会儿因猴子攀岩雀跃……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下列句子中,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唐诗下手,日不窥(kuī) 园,足不下楼,兀(wù)兀穷年,沥尽心血。
B.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pī) 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C.密匝匝(gū gū)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huán) 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转久绝”所描写的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