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过程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切实履行组织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职能
③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有这样的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为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1—3题。“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
| 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 |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 C.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 |
| 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转化为丰硕的果实”是指
|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 B.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 |
| 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的 | |
| D.只有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意识的指导作用才存在 |
上述两句话的联系表明
| A.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造世界 | B.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正确地改造世界 |
| C.人类意识的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 |
| D.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中促进事物的发展; |
真理和谬误在各己的领地里,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沟,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一天,谬误对真理说,你和我如果各自向前跨一步,会怎样呢?真理说当然我还是真理,你还是谬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真理向前跨了一步,进入到谬误的领地,变成了谬误,而谬误也因向前跨了一步,进入到真理的领地,变成了真理。这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都具有相对性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人们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世界上不存在同质的两个事物④同质的事物也可以相互转化
|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舞蹈、藏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我们在欣赏这些歌舞时,可以感悟到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一词句主要强调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
③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