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随着取自汉江之上的丹江口水库的水抵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完工。每年将有145亿立方米的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终到达天津、北京。据此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走向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
| A.城市 | B.交通 |
| C.地形 | D.水源 |
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除黄河下游的洪涝威胁 |
| B.工程将使受水区域的环境污染加重 |
| C.能够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有关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话中,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甲同学:对渤海海水进行淡化,满足供水需求 |
| B.乙同学:利用先进钻探技术,开采深层地下水 |
| C.丙同学:逐年增加“南水北调”的水量,以满足需要 |
| D.丁同学: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加注重节约、循环利用 |
甲图为“台湾某盐场所在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盐场最有可能位于乙图中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若仅考虑天气因素,该盐场最适宜晒盐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读下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可能导致
| A.新增大量的可耕用地 | B.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 |
| C.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 | D.增加抗旱防洪的难度 |
依据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4-5月 | B.5-6月 |
| C.6-7月 | D.7-8月 |
江西省拟在湖口处修建水闸以调节鄱阳湖水量,这种做法的目的不包括
| A.保护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 B.增强冬季湖水的稀释降解能力 |
| C.增加长江下游河段的水流量 | D.保护越冬候鸟及水生珍稀动物 |
下表为2011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大洲五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资料(单位:千公顷),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属于亚洲的代号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五大洲中非洲的小麦种植面积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 B.海拔较高 |
| C.土壤贫瘠 | D.水源不足 |
乙大洲从甲大洲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咖啡 | B.玉米 |
| C.稻米 | D.小麦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从百泉河向张店规划的四条引水渠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不考虑天气与植被遮挡等因素,能同时看到李庄、牛家村和张店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泊沿岸四周有芦苇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河圆圈内等高线画法正确的是

芦苇分布面积较小的是湖泊的
| A.东岸和南岸 | B.南岸和西岸 |
| C.西岸和北岸 | D.北岸和东岸 |
与L湖由淡转咸无关的是
|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 B.大量引甲河水灌溉 |
| C.乙河流域植被破坏 | D.甲河流域过度开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