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
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奇妙景观
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
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
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题。

右图中a、b、c三根折线依次表示

A.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
B.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
C.人均耕地、人口总量、人均粮食
D.人均粮食、人口总量、人均耕地

与1953年比,2015年我国单位面积的产量的变化特点是

A.是1953年的2倍多
B.比1953年增加了约2倍
C.是1953年的4倍多
D.比1953年减少了约4倍

单位面积的产量呈现上述这样变化,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农业生产技术 B.人口数量 C.耕地面积 D.自然因素

甲、乙两图为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2题。

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海南岛
D.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
B.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
C.该地气温年际变化小,终年高温
D.甲、乙两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回答2题。

图中反映出中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B.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
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读表1,回答4题。
表1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中心的气温资料

省级行政中心




1月平均气温(℃)
-2.3
4.9
7.8
-4.7
7月平均气温(℃)
14.9
24.0
19.9
26.1

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突出的地理特征为

A.喀斯特地貌典型 B.多雪峰和冰川
C.环境人口容量大 D.傣族集中分布区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丁城市的气温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别是

A.1月气温低——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B.7月气温高——纬度低、云量少
C.气温日较差小——海拔高、云量多
D.气温年较差大——纬度高、临海

连接乙、丙两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线 B.贵昆线
C.青藏线 D.兰新线

绘制图幅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图,其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序的是
A.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北京市
B.B.北京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
C.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D.贵州省、北京市、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我国某岛屿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附近地区,该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如图)。据此完成2题。

有关该岛屿环形礁盘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部分被海水侵蚀而成
B.海底火山口被海水淹没而成
C.珊瑚遗体堆积形成
D.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该岛屿开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充分利用周围海域的油气资源,发展炼油及石油化工
B.利用潟湖发展海洋航运业
C.利用海域及岛屿发展天然捕捞及海水养殖业
D.利用岛屿风光及海域风光,发展旅游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