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1)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南北气温差异 ,主要受________位置的影响。
(2)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和_____主要依赖进口。
(3)日本多火山、地震,日本的象征――_____山就是一座火山,火山分布地区往往_____众多,为人们的沐浴、游憩提供了理想场所。多地震是由于日本位于_____板块与_____板块交界处。
(4)在日本民族构成中,______民族占绝对优势。
(5)日本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的国内原因有( )
A.资金匮乏 B.劳动力价格提高C.技术落后 D.需求增加,发展加快
(6)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
A.太平洋 B.日本海 C.印度洋 D.东海
下面是船员小华从波斯湾到达我国某港口的航行日记片段,请根据日记内容和航行线路图,回答问题。
时间:2009年5月20日地点:a 轮船已装满,我们即将离开波斯湾,驶向浩瀚的大洋…… |
(1)请写出满载的货物最可能是什么?即将驶入的是哪个大洋?
时间:2009年6月30日地点:b 今天看到海峡中过往的船只非常繁忙。又一次让我感受到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2)小华看到的海峡是________,解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时间:2009年6月30日地点:c 很多当地人可以用汉语和我们交流,得知他们和我国南方人一样喜欢吃大米饭 |
(3)很多当地人会说汉语的原因是什么?解释当地的饮食习惯与气候的关系。
读“麦哲伦环球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400多年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女王支持下,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地球上首次环球航海行动。麦哲伦船队离开欧洲后,依次经过的大洋和绕过的大洲分别是_______洋、_______洲、________洋、_______洲、亚洲_______洋、________洲,最后又回到_________洋,抵达他们的出发地_________洲的西班牙。
(2)此次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由此判断,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上是 ()
A.同一地点 B.相距最远的两点
(3)船队的勇士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礼物中有地球仪,并且地球仪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你认为此份礼物和赠言的寓意是什么?
(4)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漫长,你从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阅读材料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9年1月28日电,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材料二:图一“南极地区经纬网图”和图二“地球公转示意图”。
(1)甲地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甲在南极点的_______(方向)。
(2)若图幅大小相同,1:50000的比例尺(位于南极“高点”地区我国第三考察站昆仑站位置地形图)比1:5500000的比例尺(南极洲全图)_______(大或小),表示的内容更_________(简单或详细)。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上,这一天称为_______日,此时南极“高点”出现___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
(4)南极地区的“高点”是我国第三个考察站“昆仑站”位置,南极“第三站”主体建筑在2009年完成,建站的时间最好大致位于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_______点和______点之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读“长江略图”,回答问题。
(1)用“∥”在图中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界线。
(2)甲所在的河段较有利于航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沿岸有四大港口城市,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省中,长江的主要支流最多的省区是
A.四川 | B.湖北 | C.湖南 | D.江西 |
(5)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众多,其中长江最长的支流是________,位于湖南省的湖泊是_______,位于江西省的湖泊是___________。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这是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30年代在其最重要的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第一次用等值线的方法绘制出的,《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着重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特别是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鲜明对比。
(1)图中虚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它起自______省的黑河,止于_____省的腾冲。
(2)该线左侧以_______地形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多在______人/km2以下;该线右侧以_______地形为主,湿润多雨,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多在_____人/km2以上。
(3)写出人口密度超过400人/km2的省区(至少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