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问F1的基因型为( )
A.DdRR和ddRr
B.DdRr和ddRr
C.DdRr和Ddrr
D.ddRr和DDRr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有一批抗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 | 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杂交 |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杂交 | D.自交 |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
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A.1/4 | B.1/9 | C.1/16 | D.1/8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
C.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 |
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