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的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得出中国古代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开家乡宗族独自出行的生活方式。
①中国文化的理想是老子所说的“安其居,乐其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但却只适用于太平盛世的读书人
③中国古代愿意摆脱科举制诱惑跋涉旷野的读书人很少
④多数中国人心中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安土重迁”的观念
⑤这种境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又有生动描述
A.②③④①⑤ | B.③②①⑤④ | C.②④③⑤① | D.③②④⑤① |
下列各句跟原文没有出入的一项是()。
A.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 B.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 |
C.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D.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愁怅而独悲?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诤谏(jiàn)轻飏(yáng)熹微(xī)眄庭柯(gài) |
B.流憩(qì)矫首(jiǎo)出岫(xiù)景翳翳(yì) |
C.盘桓(huán)窈窕(yǎo)遑遑(huáng)棹孤舟(diào) |
D.耘耔(zǐ)东皋(hào)壶觞(shāng)瞻衡宇(zhān)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秋天,我眼看着荷塘在西风里衰谢,到了冬天只见澹澹湖水,插着三五根倒折的荷枝,黑枯一如死鸡的脚爪。 |
B.20年渐增的体重已使步伐沉重了,少年的意兴也不多存了,然则激奋的心情依旧。 |
C.春天来到,塘水已不再是冬天的萧荡,处处箭立的荷枝嫩芽,把水面激起了生气。 |
D.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
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引壶觞以自酌③倚南窗以寄傲④园日涉以成趣⑤农人告余以春及⑥既窈窕以寻壑
A.①⑤/②③/④⑥ | B.①⑤/②④/③⑥ |
C.①⑥/②④/③⑤ | D.①⑥/②③/④⑤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B.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了这片片清香圆绿!人,总是离他远一些好。 |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
D.那带刺的荷茎,纤细、修长、劲韧,撑住一顶荷叶,圆似斗笠,叶心是一个小盆地,向天空摊开、承受雨水,承受夜露、承受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