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农民作家正在田野里劳作,一辆小轿车停在了路边。车上下来一个人,递给作家一张邀请函。原来是市作协邀请他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他在水沟里洗去身上的泥巴,穿上扔在田埂上的泥迹斑斑的球鞋,就上了车。司机见他这个样子,说:“大作家,怎么不把自己拾掇一下?”他笑笑说:“这才是我的本色。我写文章追求本色,做人也讲求本色。”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元,甚至几百元;
一双鞋,材料很重要,好的材料才有好的质量;
一双鞋,样式老的大多卖得很便宜;
一双鞋,只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卖出去。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和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是啊,当人们读到风雪中步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衣却愿天寒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小悦悦被车碾压的惨状、印尼经地震大海啸后的惨象、一群小狗小猫被遗弃荒郊野岭的无助无望时……人们的心常常被深深地触动着。
你有过这样的触动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又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贫穷中,颜回这样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法国的巴尔扎克看到:在贫穷笼罩的地方,谈不上贞操与罪行,也谈不上道德与智慧。奥地利的莫扎特认为:贫穷造就了饥饿,也造就了英雄。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套作或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
3.中心必须来源于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4.不少于800字。
川端康成说:“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每个人最最熟悉的,应该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亲。忽然有一天,一两件其实也并不算是太大的生活琐事,才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的爱有了真正的理解,对亲情有了一份真切的感悟。
请以“阅读父亲(或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通过一两件事情,写出你对“父爱(或母爱)”的感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800字;④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