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化工原料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 ℃,在C中收集90 ℃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再将有机层干燥、蒸馏后得正丁醛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的理由是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5)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支试管和稀硫酸,甲、乙两同学各找来铝制牙膏皮,
各自设计一种装置来制取一试管氢气。他们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1)上述两装置相比,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设计更合理。
(2)用较合理的装置来制取氢气,现欲使氢气充满收集气体的试管,应采取的措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牙膏皮或稀硫酸来完成反应?___________(填写一种物质即可)。

根据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若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硫化氢气体,则制取气体的原料可选用
a.稀硫酸与硫化亚铁 b.稀硝酸与硫化亚铁
c.稀硫酸与硫化钠 d.稀盐酸与硫化亚铁
2.现要组装一套可以控制硫化氢气体产生速率的装置,请在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编号)。

3.如右图,在一个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品红稀硫溶液,点燃硫化氢气体。在火焰自动熄灭后,停止通入气体,瓶内可观察的现象是
4.在上述集气瓶中继续通入硫化氢气体,振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点燃不纯的硫化氢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意外,可连接一个安全装置。下图的装置能起到此作用的是_

6.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3%~45.5%时会发生爆炸。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30%时,其爆炸产物是_。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下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下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图418。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图4-18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下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某学生欲用电解纯净CuSO4溶液的方法,并根据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以及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实验流程如下:


图4-1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所加入的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所用部分仪器如图4-16所示,则A应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极。
(3)电解开始后一段时间,在U形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其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实验操作属必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称量电解前电极的质量
B.电解后电极在烘干、称量前,必须用蒸馏水冲洗
C.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称量
D.电极在烘干称量的操作必须按烘干→称量→再烘干→再称量进行两次

E.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电极烘干必须采用低温烘干法
(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