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得-25℃时干冰晶体的晶胞边长为acm,其摩尔质量为Mg/mol,则该干冰晶体的密度为(单位:g/cm3)
A.![]() |
B.![]() |
C.![]() |
D.![]() |
下列石油和煤的炼制和加工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馏 | B.干馏 | C.裂化 | D.裂解 |
若不断地升高温度,实现“雪花→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在变化的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的主要相互作用依次是
A.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 B.氢键氢键极性键 |
C.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 D.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
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理论都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根据对它们的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
B.3px、3py、3pz的差异之处在于三者中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
C.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Ag+、Fe3+、NH4 +、Al3+、CO32-、AlO2-、S2O32-、SO42-。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 |
B.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只有:Al3++3HCO3-=Al(OH)3↓+3CO2↑ |
C.气体甲可能是混合气体 |
D.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有:Na+、AlO2-、S2O32- |
常温下,H3PO4与NaOH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含磷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3(PO4)2难溶于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3PO4的Ka3=10-12.2,HPO42-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6.8 |
B.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 |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2PO4,pH应控制在4~5.5左右 |
D.pH=13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PO42-)>c(PO43-)>c(OH-)>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