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
| B.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
| C.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
| D.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
右图是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曲线,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价格与需求量都呈正方向变动
②两商品价格与需求量都呈反方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更有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更有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走高。1月4日为6.6215,2月18日为6.5781,走高434个基点,并连续改创汇改以来新高。下列观点与这一变化不符合的是()
| A.进一步提高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吸引力 |
| B.中国居民赴美国旅游可以购买更多的服务 |
| C.对中国商品出品到美国带来更大的压力 |
| D.用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 |
消费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一定的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情况下,如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的是()
| A.A1 | B.A2 | C.A3 | D.A4 |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
|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
|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
|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
2012年春节刚过,国家发改委决定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从2009年3月25日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已多次上调油价。我国汽、柴油价格的调整说明()
①汽、柴油的供求状况决定其价格变动
②汽、柴油的价格变动要求我们按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生产
③商品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④国家发改委决定汽、柴油价格的变化。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