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下方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分析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增加 |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减少 |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图示意我国某省1990~2009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 B.农业科技投入增加 |
| C.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 D.农业人口数量增加 |
导致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 | B.网络化水平高 |
| C.区域化分工好 | D.工业化水平高 |
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图中数码所示)二氧化硫排放量统计图(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数码标注的省区中
| A.自北向南二氧化硫排放量逐渐减少 |
| B.南方省区较北方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少 |
| C.人口众多区域生活二氧化硫排放多 |
| D.珠江三角洲工业二氧化硫比重高 |
④省生活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高 | B.集中供暖耗煤多 |
| C.煤炭资源丰富 | D.生活耗煤多 |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由图可知
| A.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 |
| B.①处气温低于24℃ |
| C.北京的年均降水量多于郑州 |
| D.太原、石家庄年均降水量均小于600 mm |
影响②处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有
| A.冬季风 | B.夏季风 | C.地形 | D.洋流 |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 B.原料 | C.市场 | D.劳动力 |
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 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 |
| 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50% |
| D.该地目前城市化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
解决该地城市化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
③加强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
④加强绿化建设,拓展绿色空间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