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 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选自《话 口技》,有删改)
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转出一个东西南北
詹克明
①。地理学家惯识东西南北,故把地球两刀切成四块:一刀切出北半球、南半球;二刀切出东半球、西半球。其实囫lún一球,各向同性,本无东西南北。
②平日里我们身居大地,看惯了太阳东升西落,北阴南阳,自然会得出东西南北概念。可是在一个球面上,这四方又当如何定位?
③再者,当我们来到北极,准确立足于地理极点之上,周围一切皆南,这“东”“西”又安在?
④我想起几天前刚看到2011年4月1日报载:中国要在南极冰盖之巅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全球纬度最高”的天文台。我们何不在此天文台也顺便建立一台“中华日晷”呢?倘若真的要在南极添置这台日晷,有一至关重要之事必须提醒,那就是——南极“中华日晷”的晷盘刻度必须与中国现行日晷的盘面刻度顺序相反!对于看惯了北半球中国日晷的人而言,必须注意:南极需要的是“反晷”!
⑤极点是一个无限小的圆。尽管它只是一个“点”,但仍然保有“圆”的属性。你仍旧可以根据“旋向”确定东西方向。当你在极点,如北极,站定不动,向外望去,任何方向都是南方。但只要你由静变动做原地转身,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就是向“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是向“东”。
⑥可见,立足极点同样可以有东南西北。“静”得 A,“转”见 B
⑦美国人加文·韦特曼《极地探险家》一书对北极的地理坐标给出了特殊值——“北纬
90°,西经0°”。
⑧地球仪上按15°间隔划出经线,共24条(每相邻经线为1小时“时差”)。所有的经线全都延伸交汇于南北极点。若承认极点是一个无限缩小的圆,那么这个纬度为90°的“圆”,必定也和其他圆形纬线一样,与相同数量的经线相交。换句话说,极点的经度应该可取东经、西经从0°——180°(包括整数、分数)中的任意值!你可以按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定北极坐标为:北纬90°,西经0°;也可以按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经度取值为:北纬90°,东经120°。只许取一个经度值就显得有点武断。况且0°本身就可取两个值,东经0°与西经0°,何以偏取“西经0°”?科学应准确地反映客观,不应该强加某一方面的偏爱。将北极地理坐标只给出北纬90°,西经0°,这显然还是把极点仅仅看做一个“点”,而没有看到它同时还具有“圆”的属性。严格说来,北极(南极)的经纬度应该是:北纬(南纬)90°,西经(东经)0°-180°任意值。
⑨把玩地球仪居然看出了两个“经度任意值点”,对我而言也算是个小小的“地理新发现”吧。
、根据第①段拼音写出汉字
囫lún()
、作者提出在地球上本无东西南北难以确定方位,其理由是
、根据上下文,把“南北”和“东西”两个词填写在第六段A、B两处,并完整清楚地说明理由。
A处B处
理由
、文章第八段作者之所以提出极地经度可以取任意值的依据是该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所说,立足南极,顺时针方向是“东”,逆时针方向是“西”。
B.作者对自己把玩地球仪能够有新发现感到惊喜。
C.作者不满美国人没有使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经度值作为北极坐标。
D.作者认为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地球上有些地方是难以分辨方位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处无声
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场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听不见别人的话,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来。
我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的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尽管我只是个瘦弱的女孩子,一个手指就有可能被那些小男孩给撂倒,而且或许让他为此更加地受辱。但我依然确信他是需要我来保护的,虽然事实上是他一直无声无息地陪在我的左右,给我除掉一件又一件的麻烦。他默默地给我挣钱、洗衣、做饭;后来我读了中学,同他一样有了自尊,他就每隔两天送我最爱吃的饭到宿舍传达室,留下纸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将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面也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纸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纸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心里难过,他唯一的女儿一天天成长,可是她究竟在想些什么,她会不会在他将热好的牛奶放到书桌上的时候,默默在心底说声谢谢,他却没有丝毫的概念。听朋友说,他们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是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科方式发泄出来的,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是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最需要父亲来安慰的年龄,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歉意,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或者楼下的人来告状。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池要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牌在无人注意且潮混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掉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语言说一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我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我工作的环境,是无纸办公的。每有来信,同事们皆惊奇,说,都这年代了,怎么还有人给你这么执着地两周一封信?我淡淡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唯有如此。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呢?我的电脑有毛病了,哪次不是他絮絮叨叨地写信告诉我如何操作?而我摔坏了弃置一旁的手机,也是他修好了留着自己用的。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我知道他在一片喧嚣和热闹里,会觉得孤单。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在那么多亲戚面前,让我觉得尴尬。但他还是很开心地写信来祝我幸福,信的末尾,他又说,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做的礼物也快寄到了呢。他写这封信的语气,总让我觉得像个怀着美丽秘密的小孩子。什么时候,他老了,一颗心,也渐渐地向那无忧的孩童靠拢?
结婚的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机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教幼儿唱歌识字的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我发脾气的时候在桌子腿上偷偷刻下的要恨他一辈子的气话,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痛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涂改了分数的成绩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闭的流逝里忘记了,却没想,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那盘无声的碟,像默片时代的电影,不需要任何的言语,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都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而我,在碟片的末尾,看到父亲无声地用口形对着镜头说出“宝宝。爸爸想你”的时候,终于明白,25年来父亲对我的疼惜与怜爱,他没有说出一句,却是没有少一点一滴。只是因为他的不肯言语,那些生命里最值得珍惜的温暖的镜头,才被我漠漠然地一点点忽视掉了。
.给划线字注音
(1)执()喧()宿舍()靠()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2)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来。”此句与下文女儿的抱怨之语形成了照应,请找出女儿的这些猜测。
.听朋友说,他们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为什么我会产生“羡慕”的情感呢?
.在与女儿的交往过程中,父亲为什么会执拗的选择“写信”的方式呢?
.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加以鉴赏。
(1)什么时候,他老了,一颗心,也渐渐地向那无忧的孩童靠拢?
(2)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却没想,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3)那盘无声的碟,像默片时代的电影,不需要任何的言语,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都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25年来父亲对我的疼惜与怜爱,他没有说出一句,却是没有少一点一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把两颗头供养在灵前,把那碗冷酒浇奠了。又洒泪道:“哥哥灵魂不远,早升天界!兄弟与你报仇,杀了奸夫淫妇,今日就行烧仪。”便叫士兵,楼上请高邻下来,把那婆子押在前面。”此情节出自《___________》一书,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哥哥是________,奸夫淫妇是___________________,那婆子是__________。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出动;学生们站在山岭上,手舞野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根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l0名特困生。”
方子儒非常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了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了卦,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了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张张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纸条上写上每一个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您……是想抓阎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您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考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吗?”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三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贫困学生道歉?”方子儒的脸上满是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还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十五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给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洗() 抓() 惊()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
(2)方子儒殷勤地招呼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
.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
.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
.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方子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的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

现代文阅读
拨动心弦的微笑
马德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 “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拔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给划线字注音。
怯的() 度()
惴不安() 和()
.“我”面对讨钱的男人时,为什么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三段中“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文中多处写到小姑娘的微笑,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文章为什么要写父女俩坐在即将开行的火车里的细节?
.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

母爱大于爱母
黄永达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娇小的“莉莉”。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有办法!”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行!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我有的只是自责。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我?一个老太太?”
⑭ 我坚定地点点头:“我们一起出国旅游!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出国?出国旅游?”眼角流露出光彩……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请你列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