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范与兰
①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②建兰三十余缸,大如簸箕。早舁①而入,夜异而出者,夏也;早舁而出,夜舁而入者,冬也;长年辛苦,不减农事。花时,香出里外,客至坐一时,香袭衣裾,三五日不散。余至花期至其家,坐卧不去,香气酷烈,逆鼻不敢嗅,第开口吞欱②之,如沆瀣③焉。花谢,粪④之满箕,余不忍弃,与与兰谋曰:"有面可煎,有蜜可浸,有火可焙⑤,奈何不食之也?"与兰首肯余言。
③与兰少年学琴于王明泉,能弹《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三曲。后见王本吾琴,大称善,尽弃所学而学焉,半年学《石上流泉》一曲,生涩犹棘手。王本吾去,旋亦忘之,旧所学又锐意⑥去之,不复能记忆,究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
④所畜小景,有豆板黄杨,枝干苍古奇妙,盆石称之。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与兰珍爱,"小妾"呼之。余强借斋头三月,枯其垂一干,余懊惜,急舁归与兰。与兰惊惶无措,煮参汁浇灌,日夜摩之不置,一月后枯干复活。(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
【注释】①舁(yú):抬。②欱(hē):吸吮。③沆瀣(xiè):夜间的水气。④粪:扫除。⑤焙(bèi):用微火烘烤。⑥锐意:专心致志。
1. |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范与兰七十有三好琴喜种兰及盆池小景。 |
2.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朱樵峰以二十金售之,不肯易。 |
3. |
文中第③段写范与兰曾跟随两位老师学琴,结果是"竟终无一字,终日抚琴,但和弦而已"。对此你怎样理解? |
4. |
本文和《湖心亭看雪》都选自回忆录《陶庵梦忆》。请结合两文内容和助读材料,分析范与兰和张岱在交友方面的共同之处。 助读材料: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陶庵梦忆·祁止祥癖》 癖:癖好,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 |
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阅读全文,简要说说什么事情就是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所欲”之事?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
B.作者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问题,同时暗示“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
C.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贪生怕死的心。 |
玩味古典: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者:管祭祀工作的人;②舍人:手下办事人员;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解释加点字。
是吾剑()所契者()
遂饮其酒()终亡其酒()请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入水求之 | B.心之所向 |
C.数人饮之不足 | D.子安能为之足 |
请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
B.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C.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
D.数人饮之不足蛇固无足 |
翻译下列语句。
(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甲】文与【乙】文都是寓言故事,它们分别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分)
文言文阅读: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奚②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③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④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⑤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蚤:通“早”。 ②奚:为什么。③拂:同“弼”,辅助。④辩:分辨。⑤遽:就,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坐盗()(2)寡人反取病焉()
(3)鲁昭公弃国走齐()(4)以语晏子()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其实味不同(2)孤其根而美枝叶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
(2)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内容探究:
(1)【甲】文中晏子是如何巧妙地反驳楚王的?
(2)有人认为鲁昭公敢于悔过是值得人们同情的,也有人认为鲁昭公的行为不值得同情。那么你对鲁昭公的行为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理由。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③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④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⑤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⑥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⑦,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俱:一起。④遗(wèi):给予。⑤委:委托。⑥缣帛(jiānbó):丝织品。藉:垫。⑦更不暇拣择:没有时间去拣择。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之俱使高丽()②船欲倾覆()
③舟人大恐()④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
A.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D.屠惧,投以骨(《狼》)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翻译下列句子。
⑴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选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赛跑定案
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③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④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5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符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路人为逐禽之禽:②乃俱送之乃:
③可二人并走走:④盖因贼若善走善:选出与例句“路人为逐禽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至之市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故时有物外之趣 | D.驱之别院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2)宁信度,无自信也。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符融是个的人。
我们学过的《郑人买履》中的郑人是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