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 )
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
B.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
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
D.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 D.隋唐的科举制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 B.联邦制 | C.君主立宪制 | D.责任内阁制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 B.纺织业和面粉业 | C.造纸业和化工业 | D.冶金业和面粉业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