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
|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
|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
|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
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
|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
|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
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斗争目的是
|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这里所说的“新起点”的依据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 B.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 C.成功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
|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
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
| C.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
| D.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