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康有为 |
|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改造、抗日 |
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 A.龙门石窟 | B.云冈石窟 | C.莫高窟 | D.白马寺 |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有
①创建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颁布《临时约法》④领导“二次革命”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清政府建立的办理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 A.军机处 | B.“十三行” | C.五口通商大臣 | D.总理衙门 |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 A.青苗法 | B.募役法 |
| C.方田均税法 | D.农田水利法 |
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 A.均田制 | B.屯田制 |
| C.租庸调制 | D.地丁银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