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
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你对“第三次重大力量转变”的理解是()

A.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改革开放后已成为世界大国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金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发展中国家都有求于发达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发达国家同样会有求于发展中国家,只要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如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等。利益分配的键在于大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互补性
B.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自身资源
C.发达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并获得最大收益
D.全球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加剧了全球利益的失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