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
①经济底子薄 ②技术水平低 ③生产设备落后 ④经济实力雄厚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
以下关于关贸总协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美国倡议,成立于1947年
②基本原则之一是减少贸易壁垒
③成立之初只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参加
④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无法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④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包括( )
A.联合国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C.世界银行 | D.关贸总协定 |
1985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它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