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背景下,北京被赋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这既是新常态下首都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下是北京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措 施
理 由
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较全面地覆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环节。
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资助青年科技人员。
①(请不要在此答题)
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②(请不要在此答题)
激发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③(请不要在此答题)
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
④(请不要在此答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6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6分)

材料一:2010年上半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总值
增幅
占全国%
总值
增幅
占全国%
总值
增幅
占全国%
全国
13548.81
43.1%
--
7050.9
35.2%
--
6497.9
52.7%
--
江苏
2146
49.1%
15.8%
1224.8
44.4%
28.40%
921.2
56%
23.90%

材料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ll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242元,至此,以2005年7月汇改前的1美元对人民币8.27元计算,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4.85%,2010年以来则累计升值3.08%。
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面对这一复杂的外贸进出口形势,请你就如何促进江苏外贸经济发展谈谈自己看法?(8分)

材料一: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市民营企业的分布及生产经营状况:


铝型材业
陶瓷业
布匹业
内衣业
企业数量(个)
86
120
319
160
市场占有率
占全国40%
占全国5%
占全省25%
占全省30%
年产值超亿元企业(个)
12
17
2
3
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
2%
3%
0.3%
1.2%
品牌知名度
2个国家免检产品
3个省著名商标

7个国家免检产品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政府报告时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继续清理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材料一: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初次就业415万,年内有196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加上2009年近200万未就业大军,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材料二:据调查,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前三项是上海(79%)、经济发达地区(52%)、深圳(49%)。选择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首选项不到3%,就业后一两年内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大学生高达50%。月薪1000元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底线,46%的应届毕业生表示低于这一收入宁愿待在家里。同时,七成以上企业则认为2008年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着。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2)作为大学生应怎样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老百姓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视为“三大件”。跨入80年代,新的“三大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进入90年代,空调、电脑和电话又成为新家庭生活消费的“三大件”。那么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有人说“三大件”应该是私人住宅、私家轿车和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但更多的人认为,今天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多元化,很难再对“三大件”作出一致的判定。
(1)通过家庭消费“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哪些变化?
(2)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家庭生活消费“三大件”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