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2014年,“新华视点”栏目播发了“钱去哪儿了”系列稿件,追问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或政府基金的去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从征收标准到用途去向均不透明,调查后的发现触目惊心,而相关部门的回应,不是“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就是“尚无规定和具体办法”。
“钱去哪儿了?”实则叩问“权该如何用”,权力不可任性。
结合材料和图,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确保权力不再任性。(10分)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调查报告
文化程度 |
一个文盲劳动者 |
一个小学文化程度劳动者 |
一个中学文化劳动者 |
一个大专文化劳动者 |
劳动生产率 |
基数为1 |
可提高43% |
可提高100% |
可提高300% |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
初级技工 |
中级技工 |
高级技工 |
中国 |
60 |
35 |
5 |
发达国家 |
15 |
50 |
35 |
材料三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从业人员8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以来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成了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怎样振兴我国的制造业,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某校高一(1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管它4 096色还是6万5色,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
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6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8分)
我国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10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麻烦把我的活期存款转成一年的定期储蓄。”“利率调高了,我要将6月份存的5万元一年定期存款转存一下。”2011年7月7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的惠民措施,吸引了许多市民手持存折“光顾”各大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争相转存自己的“私房钱”多赚利息。
有人认为,银行利率调高后,有利于增加居民实际收益,但不利于企业发展。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