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性非恶也非善……可是利欲却同时过分地发展他的不良倾向……从人人自私自利的、可怕的、广泛的冲突中,应该产生出改革一切的需要:对罪恶的厌恶,对真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热爱”。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文学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荒诞派戏剧 D.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