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断一   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
片断二  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片断三  解放后,同仁堂业务逐渐恢复和发展。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成立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3 年,同仁堂在香港开设海外第一家门店。1995 年初以来,同仁堂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 TGA 认证,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1998 年以后, 同仁堂在世界各地开店 22 家。
——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
(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据片断二,概括近代同仁堂的发展态势,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其原因。
(3)据片断三,指出推动同仁堂在1954年转型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仁堂经营模式改变的有利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减少耕地和降低畜牧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四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56
2.95
24.5%
0.53
24.8%
1.85
10.3%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图片是历史的印象,能记载各个时期人的企望。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1)材料一两图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部分景象。图1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什么重大问题?;图2表明,美国妇女满意政府为其提供社会保险。新政的这一举措有何影响?

图3图4
材料二
(2)导致材料二中苏联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此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

图5图6
(3)上述图文记录了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观察图5,这位老农真挚的笑容的原因是什么?对图6和全国妇联的调查,你是怎样看的?

进步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本题共10分)
(1)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每空1分,4分)

思想理论
代表人物
历史贡献
A
孟德斯鸠
美国人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B
指导了法国大革命
三民主义
孙中山
C
民主科学
D
指导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提到:“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理论名称和取得的实践成就。
(3)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举行的隆重祀典,以下为曲阜祭孔大典祭文节选:·····复礼兴乐,欲挽狂澜。己立立人,孝弟唯先。修齐治平,悦迩来远。游说列国,不惧厄难。杏坛论学,大同是盼。······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倡和宣传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各国政府都重视经济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我向你们,也像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有什么特点?
③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广州的经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过安州一处对外通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①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②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③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