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_______(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落高度h/cm
15
30
45
所用时间t/s
1.00
1.92
2.82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
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