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类学家林奈把人归入                       目。

科目 生物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豆和野大豆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美洲、大洋洲、欧洲的大豆资源基本起源于中国东北大豆种质,因此我国大豆对世界影响极大。请分析以下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1 大豆(即栽培大豆)是由野大豆经驯化而来的。野大豆生存至今,其茎仍为缠绕茎,需攀附他物方能“站立”,但野大豆具有多种大豆不具备的优良性状,如繁殖能力强、耐盐碱、抗寒、抗病等,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对改良栽培大豆,保护我国粮食安全极其重要。

资料2 我国宋代医书《延年秘录》中写到: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力气……

资料3 随历史的推移,大豆属遗存籽粒大小平均值变化趋势如下图:

(1)分析资料1可知,大豆和野大豆所属植物类群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划线内容说明野大豆对环境的______能力很强。

(2)资料2中,古医书认为“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主要是因为大豆种子中丰富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等作用。

(3)由资料3可知,龙山时期,大豆的______等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夏朝时期,大豆的粒厚也显著增加。总之,经过我国先民的驯化,大豆籽粒大小随历史推移的变化趋势为______。

(4)野大豆中含有多种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我国科学家尝试将其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培育出大豆新品种。请你在图中画出基因随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5)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除杂交育种外,请你再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

(6)野大豆是我国宝贵的基因资源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____________(2分)

我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2022116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正式通过了“武汉宣言”。湿地有着强大的固碳能力,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等方面还有巨大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小军同学绘制的某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该湿地生产者体内的部分有机物会通过______关系转变为鱼体内的有机物。物质传递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流动,鱼体内的有机物所含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能。

2)小军同学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了分类,将鱼和鸟归为一类,螺归为另一类,小军的分类依据是______。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______(答出1点即可)。

3)重金属是湖泊湿地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为寻找一种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方法,研究人员利用芦苇和睡莲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单独种植和混合种植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最合理的种植方案是_______。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是有限度的,为最终实现对该水体的净化,种植一段时间后,应对水生植物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同时兼顾不污染其他生态系统的原则,需进一步对水生植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该湿地治理前后的生物种类调查发现,浮游植物由65种增加至146种,鱼类由55种增加至68种,鸟类由153种增加至273种。由此推测,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动)调节能力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经太空诱变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航育1号”;在2022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又完成了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

材料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有高秆,也有矮秆,现用纯种高秆水稻和纯种矮秆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由上述信息判断,水稻的生殖方式是____。在正常情况下,水稻的体细胞中有 24 条染色体,则卵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经太空诱变可以培育出“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是因为在太空条件下染色体中的____发生了改变。

(2)材料二中水稻的高秆和矮秆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____;根据杂交实验中的____组可判断出矮秆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水稻高秆、矮秆的基因分别用 Bb 表示,则甲组子代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公园内有种子植物832种,分属50科231属;有野生脊椎动物310种,隶属于32目75科,其中哺乳类62种、鸟类196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5种。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二: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草地退化问题突出。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阻碍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设立国家公园后,通过休牧、轮牧等方式对天然草地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对雪豹、藏原羚等物种建立了迁移廊道,使它们破碎化的栖息地连成片。

1)资料一提到的四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等级是______。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哺乳类和鸟类的种数较多,它们都具有体温______的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近亲繁殖,这会提高由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的发病率。迁移廊道加强了不同区域的同物种群体间的______交流,提高了野生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植物属于______,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够从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对该地区的生物进行保护和管理。

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雄果蝇与一只灰体雌果蝇杂交(果蝇的繁殖能力强、子代数量多;果蝇的灰体和黑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其子代性状、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甲可知,果蝇体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子代果蝇出现了与亲代不同的体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3)写出子代灰体果蝇可能的基因组成________(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要进一步确定某只子代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可以让它与另一只________(填“灰体”或“黑体”)异性交配,分析其子代性状即可确定。

4)从性染色体组成分析,图乙能产生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