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   )

A.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电风扇转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液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信息与信息传播 分子间的作用力 液化及液化现象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小组
第1组
第2组
凸透镜焦距f/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到透镜距离u/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透镜距离v/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倒正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
(2)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和像的,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相机拍摄时
底片上成的是像。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如图所示,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该像应该是像。若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 cm处向
30 cm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光屏应该(选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

这时他看到的是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
纹,其夹角是5º。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度。

眼睛是一个“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的。当睫
状体时,晶状体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
处物体;当睫状体时,晶状体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看见近处物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